2015年11月16-22日是世界首个“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本年度的主题是“慎重对待抗菌药物”,其目标是提高全球对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认识,并在公众、卫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间鼓励最佳的实践操作,从而避免抗菌药物耐药的继续发生和扩大。抗菌药物只能在有卫生专业人员处方的情况下,才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抗菌药物不能与他人共用,并且应在治疗全过程中完成使用,不能留存备用。
一、当前细菌耐药的形势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抗菌药物全球监测报告指出,抗菌药物耐药性再也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是全世界正在发生的现实,而且正在威胁人类治疗医院和社区普通感染的能力。如果不紧急采取协调行动,全世界就可能会进入后抗菌药物时代——几十年来可以治疗的普通感染和小伤会再次变得致命。
二、哪些因素加快了抗菌药物的出现和蔓延?
抗菌药物的发展属于自然现象。但是,某些人类行为加快了抗菌药物的出现和蔓延。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不当,包括畜牧业中使用不当,推动耐药微生物品种的出现和选择,感染防控措施不力促进抗菌药物进一步出现和蔓延。
三、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
全世界都存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情形可能更加严重。
数据显示,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中国抗生素人均年销售量达到了138克,是美国的10倍。我国医院抗菌药使用率达74%,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中国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
抗生素等药物滥用现象,带来一系列恶果:长期、反复不按规则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和继发感染,对人的听力、肝脏、肾脏、骨髓等产生危害,还会产生过敏和毒性反应,抗生素这一“救命良药”变成了“致命毒药”,药物致聋、致残现象常见,仅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 万,乃至血液病、癌症、早衰等诸多疾病高发。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中国约有一半左右的抗生素应用于畜牧业,远远超过人类使用量的总和,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国出口的食物被检测出一些抗生素的残留而拒绝在海关之外的报道;在环境中有比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些环境中的细菌早已接受过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了,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就比较困难。
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性增长,从而致使其自身在较短时期失效。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新药开发的速度,我国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而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抗生素作为药物进入人体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涉及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系统,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应对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认识到抗生素过度使用及使用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提出了“我们必须紧急采取行动,改变医生和消费者使用抗生素的方式,避免这些药物完全失效的‘后抗生素时代’来临”的口号,并认为是威胁公共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六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15年5月通过了一份全球行动计划。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对抗菌素耐药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抗生素滥用问题在中国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家和政府的注意。从2003年至目前,卫生部已经下发了12个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文件或相关文件,这还未包括相关的临床路径和疾病的诊疗指南,从而反映出中国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
颁布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中国国内建立系统的“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出台了抗生素销售和使用规定,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发布细则提醒,加强全民教育等。
抗生素滥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作为个人来讲要加强对抗生素药物滥用负作用的认识,减少和杜绝抗生素等药物滥用,合理用药。抗生素使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地自己购买抗生素使用,确保抗生素等药物规范、科学使用。
黑河学院医院
2015年11月18日